地摊货批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情 » 地摊货源动态 » 正文

海外小商品市场频招商 破解义乌利润困局新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9-12  浏览次数:888


美国休斯敦贸易中心一角>>进入“玩具批发市场”频道

  核心提示:

  这两年,一批新兴的海外小商品市场主动来到义乌推介,获得不少商会协会关注。与对待国内近乎泛滥的“义乌商贸城”不同,义乌企业主之所以对此类市场报以热情,并非是为炒作商铺短期获利,而是试图将其作为缓解出口困局的解决方案之一。

  现象:海外市场接踵而至

  近日,一场题为“对美贸易研讨会暨美国休斯敦贸易中心项目论证会”的活动在义乌天恒国际大酒店举行。活动旨在推介美国休斯敦贸易中心这一小商品有形市场。

  据了解,该项目是美国第一个完全由中国人经营中国商品的市场,是美国政府2012年对华招商支持项目。项目总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其中市场面积达12万平方米。

  来自义乌、广东、河北、温州、绍兴、诸暨、永康、浦江等地的20多个行业协会及企业组团受邀参加了上述研讨论证会。从这些参会代表的反应看,他们对该市场关注度较高。

  像这样渴望吸引义乌商家入驻的海外市场项目,这两年有明显增加趋势。比如,去年,莫斯科―――义乌国际商贸中心就已在义乌推广招商,且获得政府层面及诸多民营企业关注,目前该市场签约商铺已达300多间,预计年底可达1000间以上。

  今年3月中旬,位于美国纽约的“浙江品牌产品(美国)推广基地”联合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和金华市经信委、义乌市经信委,在义乌海洋酒店举办“自主品牌走向海外现场推介活动”。记者了解到,当时这个推介会也吸引了近百名本地中小企业主和商户参加。

  困局:渠道受制利润渐失

  了解上述项目投资背景的人不难发现,其操作模式大体为国内外企业共同投资、分工合作,其中国内投资方负责招商,国外投资方负责项目在海外的政治、法律关系搭建,以及本地化商业运营。

  例如,美国休斯敦贸易中心由义乌乾元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负责招商事宜,美国企业CCL,LLC公司及浙江海外侨领负责当地事务;莫斯科―――义乌国际商贸中心在国内由位于义乌的浙江世丰投资有限公司进行招商,俄塔希尔集团负责当地事务。

  据悉,这些国内投资方的负责人,大多具有从事跨国小商品贸易的背景。这也使得上述海外小商品市场项目具有直指义乌企业商品利润困局,获得诸多企业关注的营销能力。

  美国休斯敦贸易中心招商总经理朱泽武介绍,企业在义乌市场批发销售的1元人民币商品,在美国休斯敦好运街批发价能达到1美元,而中间利润全被海外采购商赚走。

  的确,由于外销渠道受制于海外中间商,利润缩减正在成为义乌本地企业及市场经营户面临的最大困局。例如,来自金华海关的一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前11个月,义乌玩具累计出口2620万美元,同比增长65%,但玩具出口单价同比却下降了21%,企业赢利空间大幅压缩。而浙江饰品行业协会副会长梅建孟坦言:“利润难题,实际是长期以来义乌企业过于依赖贴牌生产、订单贸易的结果,产品附加值长期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另外,义乌企业眼下还面临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上涨的尴尬。义乌饰品业内人士就告诉记者,这两年行业人工工资上涨了30%。可以说,义乌企业迫切需要换一种贸易方式,以扩大利润空间。

  求解:甩掉中间商直接供货

  对于提升利润的问题,部分义乌企业也尝试寻找解决方案。例如,义乌某饰品企业已通过收购海外贸易公司,解决其在美国的分销渠道铺设难题。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也加快了赴海外设分销点的步伐。义乌圣诞用品行业协会秘书长陈金林告诉记者,今年,协会内的大型企业还主动抱团出击,赴德国与当地大型超市洽谈,将商品直接卖了进去。

  然而,从总体上看,多数中小型义乌企业仍无法甩掉中间商的利润盘剥。其原因是多方

  面的,例如,单个企业赴海外设点营销,要面对市场调研、公司注册、法律顾问、语言障碍、仓储物流、人员生活安排等问题。

  朱泽武表示,如果企业不到海外设立贸易公司,只借助参展、上门洽谈等形式推销商品,还可能面临不被认可的尴尬。许多欧美企业宁愿通过第三方采购中国商品,也不愿意直接到中国工厂采购。

  他认为,从目前情况看,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还须中国企业到海外设立销售公司,以便在其法律框架下开展贸易。结合企业的上述实际困难,拥有综合性展贸、服务功能的海外有形市场,便凸显出重要的现实意义。

  朱泽武介绍,美国休斯敦国际贸易中心将建立六大运营保障中心,包括物业管理中心、商业运营中心、电子商务中心、物流仓储中心、法律事务中心、公共服务中心等,以此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消除其开拓美国市场乃至发展美国至拉丁美洲转口贸易的后顾之忧。其中,法律事务中心正是致力于为企业解决政策研究、公司注册、诉讼代理、纠纷调解等问题。而其他一些海外市场,也有类似机构建立。

  顾虑:对海外市场缺乏了解

  依靠进驻海外小商品市场,建立与海外市场终端商家的直接合作关系,义乌并非没有先例。

  10多年前,义乌商人赵贤文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建立“中华门商业中心”,当时就有不少义乌人进驻;2006年,义乌商人余汉平在韩国投建“首尔义乌商品城”,也获得诸多企业关注;包括此后有一批义乌人赴迪拜“龙城”经商等等。

  不过,对于新兴的海外小商品市场,义乌企业仍有各种顾虑。一位中小企业主就告诉记者,他们对义乌原有的贸易模式驾轻就熟,但对海外市场却缺乏了解,而进驻海外小商品市场,一次性投入并不小,如果赚不到钱,或项目开发商无法兑现招商时的承诺,怎么办?

  陈金林提出,海外市场虽有利于企业更好地“走出去”,但具体到各个行业,情况却不一样。圣诞用品行业季节性强,受航运周期影响,国内圣诞用品企业的销售旺季出现在3月~7月。即便企业进驻国外市场,旺季也只有几个月。那么,一年当中剩下的几个月,企业使用的商铺等于空置,这等于是在徒增成本。

  还有一些商家提出,欧美发达国家治安较好,但也有一些海外小商品市场所在国治安状况堪忧,企业员工在当地工作、生活,人身安全如何得到保障?

  建议:综合考量规避风险

  针对上述问题,梅建孟认为,想赴海外小商品市场做生意的义乌企业,首先应根据企业自身情况作出判断,看看自身是否适合进驻到市场当中;其次,要全面了解项目情况,比如实地考察项目现场,了解项目市场辐射力,相关服务配套,周边物流设施,所在地治安、法律状况,相关贸易技术壁垒等;再是要充分了解项目开发商的背景,资金实力,是否有运营成功的经验等。

  2009年,有关海外市场项目的丑闻就曾出现过。这一年,义乌商人骆金星的凡尔顿集团在瑞典南部古城卡尔玛市郊开发“瑞典中国商贸城”,结果,因操作方式不当、资金难以为继,项目最终停工。

  也有一批专家提出,入驻海外小商品市场,缩短贸易链,对于企业来说,仍只是转变方式之一,或者说只是权宜之计。想获得更高利润率,扩大市场占有率,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企业自身的产品研发、管理提升、品牌创建上来。(记者 陶后夫)点击进入中外玩具网首页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 行情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广


    网站首页 | 网站政策 | 法律声明 | 服务条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声明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站内信(0)     新对话(0)
    | 返回首页 |QQ1055335110 地摊网微信号: ditan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