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什么比较好?看看下面的这些令人感叹的草根吧,摆摊花个三四年就能赚300万!谁说没有本钱就不能创业!看看没本钱一样能创业成功的故事吧!
做什么比较好?烧烤店生意红火利润大
小烧烤店月入3万
“走,出去喝几杯啊?”从刚刚入夏开始,相信很多长春人都会在下了班或者吃了晚饭后接到这样的电话。而往往“喝几杯”的“根据地”就落到了烧烤店或者烧烤摊上。邀上三五个朋友,吃上几十串肉串,喝上几瓶啤酒,是长春人夏天最普遍的休闲方式。
喜欢吃烧烤的人们也为商家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近日,记者走访了长春市区部分烧烤店、烧烤摊了解到,一年中生意最好的时期就是5月到9月,一个小型烧烤店一个夏天能赚10多万。长春的刘老板便是靠着小烧烤店在4年内赚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100万元。
“只要不是阴天下雨,一到下午四五点钟,周围大大小小的烧烤店、烧烤摊陆陆续续就来人了。”做什么比较好?这是西安广场上的一家生意比较红火的烧烤店老板告诉记者的。这位老板被周围的人称为“三老板”。
三老板的烧烤店100平方米左右,屋内11张桌子,屋外还有3张,一共14张。算上他们一家三口,还有两个服务员和1个烧烤师傅,一共6个人。
他说,每天一大早,他和儿子就跑到菜市场选购一天的菜和肉,一共花费600元左右,而这些都卖出去就会收回1800元左右,仅菜和肉就能赚约1200元。还有啤酒,每箱12瓶,39元进的,一箱能赚9元,一天最多能卖七八箱,能赚70元左右。做什么比较好?一个瓶能退5角,一天能退48元左右。如此算来,三老板一天仅啤酒便可赚120元左右。加上肉和菜,一天一共能赚约1300元。
三老板还给记者算了一下每天大概支出的费用,他说,一天一般能用十三四捆竹签子,每捆100根左右。做什么比较好?除了竹签子,还需要铁签子,一天也得用个十三四捆,每捆和竹签子一样也是100根左右,当然铁签子就不需要每天都买新的。竹签子和铁签子每天一共用2800根左右。
再就是烧烤用的炭。现在一袋炭找熟人买是22元,一袋14斤。一天要用6袋左右,一共就是132元,粗略算来,每天签子和炭大约花费400多元。
三老板说,最大的费用就是房租和人工费用,一年的房租是2。4万元、每月3700元的工人开支、每月320元的水电费,平均下来每天在房租、开支和水电费上大概要支出200元左右。
“除去以上的这些费用,一天一般能赚1000元。”三老板说,这1000元也包含了主食、小菜和饮料所赚的钱。“如果这样算下来,一个夏天(从5月到9月)大概能赚10多万,这对一个小烧烤店来说收入很可观。事实上,他家的烧烤店还算不上是人气最旺的,可想而知,生意火的烧烤店利润更可观。”
做什么比较好?4年赚了100万
同样开烧烤店,长春市的刘老板用4年的时间积攒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100万。
刘老板在四分局附近开了烧烤店,已经经营了6年。做什么比较好?在开业的前几年,由于经营得当,他家的烧烤店从中午开始一直到凌晨每天都爆满,客流能达到几千人,连服务员有时都要十几个人。每天都能净赚几千块。
这个150平方米、17张桌子的烧烤店,成为了那时人人皆知的地方。算下来,他在前4年就净赚了100万。
与三老板和刘老板的烧烤店不同,一样“来钱”的还有路边烧烤摊。做什么比较好?虽然烟熏火燎,但是食客们吃的就是这个感觉。
大伟每到晚上六七点钟就开着自己的面包车和媳妇在万福街附近支起烧烤架子,摆起桌子板凳。每天上午夫妻两个在家买菜买肉,串签子,然后晚上出来烤。忙忙碌碌一天,倒也觉得很幸福。
做什么比较好?大伟告诉记者,“来吃烧烤的都是出来溜达,或是用烧烤做下酒菜的。每天都得忙到凌晨。好的时候一天能赚500多元,平时生意一般的时候也能赚300多元。”除去下雨阴天,这样一个月也能赚上近万元。
据三老板透露,“烧烤店、烧烤摊都指着晚上赚钱,而且一年中也就夏天能赚点钱。做什么比较好?此外,人们也都愿意趁着晚上凉快的时候出来‘砸地摊’,所以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三四点收摊是正常现象。”
大伟也羡慕4年能赚100万的刘老板,所以想尽快在烧烤摊上多赚点钱,然后开个烧烤店,赚上属于自己的100万。
做什么比较好?6岁时摆地摊的小子的百万财富路
老师傅并不老,36岁的他因做生意带出很多徒弟而得此美称。如今已是开泰、金牛和爱康三家名牌水管汉口地区总代理的他,稳坐顺道街装饰行业的老大。你也许很难想像,他以前只是个在路边“卖烧饼油条的”……
六岁的小孩摆“地摊”
陈新超出生在汉川农村,家境贫寒。
贫穷是最好的老师。做什么比较好?一天,刚上小学一年级的陈新超突然来了灵感,把自己积攒的40多本娃娃书摆在地上,租给村里的孩子们看,看一本两分钱。刚开始看的人并不多。陈新超借助“地区优势”,因家门口就是一个小车站,偶尔有人在此等车。陈新超把家里的板凳全搬出来,并打出广告:租看娃娃书两分钱,租坐一只板凳两分钱,如果又看书又坐板凳,只收看娃娃书的钱。
看娃娃书的人一下子猛增。后来他的“生意”渐渐扩大,从单一经营走向多种经营——他推着爸爸的自行车(那时还不会骑),从4公里以外的小镇上进几根甘蔗回来卖……村里人不得不服这个小家伙,一个6岁的孩子不比一个壮劳动力差啊,周末两天就能赚2元钱。那时的2元钱,差不多可以买一条香烟。
油条做成批发生意
做什么比较好?因为家里穷,陈新超读到初一,就把读书的机会让给了弟弟妹妹,14岁那年,他开始去外村当学徒炸油条。当地炸油条风行,远近至少有六十余户都在做这事儿。学徒加帮工干了两年后,一个看上去更好的机会来了。陈新超解下围裙,进当地一家麻纺厂当起了工人。1987年,18岁的陈新超就当上了车间主任。也就在那时,陈新超认识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女孩徐珍。
那时“万元户”刚刚冲击人们的耳膜。这个诱惑了一大批人的名词也诱惑着陈新超,他掐指一算,每个月200元的工资,成万元户要等到猴年马月。做什么比较好?陈新超再次潜入商海,独闯武汉。刚开始,他只是给人家做帮工。但这个帮工很有心眼,他边帮人家炸油条,边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梦想着有天能自己单干。
两年后,他终于用东借西凑来的400元钱实现了夙愿。生意并不那么顺,他和母亲两人忙了一年收获不多。
1990年,徐珍因逃婚从家乡来到武汉投奔陈新超,“缘分就是那么巧,我在临街的门面外倒水,一眼就看见了在水龙头上接水喝的她。”
做什么比较好?为了抢在零售生意来之前把批发油条做好,陈新超每天和妻子必须在凌晨一两点钟起床。有了女儿后也不例外,大雪纷飞的深冬,徐珍心疼地把孩子从热乎乎的被子里抱出来,再用小被子包好放进小推车里,一家三口迎着风雪出发。女儿一哭,徐珍就得手脚并用,手在拣油条,脚在推小车哄孩子。
付出终于有了回报。炸油条兼卖烧饼,陈新超一个月的收入就有2000余元,相当于一个机关职员的10倍。
转行服装业败走麦城
1995年,炸了5年油条的陈新超攒下了8万元钱的本钱。在一个亲戚的说服下,陈新超又向朋友借来了2万元钱,凑足10万元钱的他满怀信心地转行到郑州做服装生意。做什么比较好?结果“路子不对”,不到两年的时间,10万元本钱渐渐缩水至3万元,还给朋友2万元后,陈新超几乎又回到了零起点。
回想几年来起早贪黑的奔波,妻子家境良好,跟着自己受苦却从无怨言,女儿从满月就开始陪着父母风里来雨里去……8万元钱,要起多少早床,要炸多少油条,陈新超惟有捂被痛哭,不敢再想下去……香港回归那天,陈新超从郑州回到武汉。
做什么比较好?病急乱投医的他在朋友的引荐下,开始在汉正街做化妆品批发生意,一瓶冒牌“海飞丝”进价3元,却可以卖到10元,只是挤在头上没有泡沫……上当受骗的都是些农村人和低收入打工仔,看着手里靠卖水货名牌赚来的2万元钱,陈新超突然觉得这生意可以做下去,人格却丢了。他又开始寻找新的机会。
从“零差价”到上网卖建材
做了多年生意,钱没赚到,但“赚”到了一些朋友。没事的时候,陈新超常去朋友们那里坐坐。一个朋友在顺道街做装饰材料生意,陈新超在他店里坐了半个小时,发现这巴掌大点店生意却很好,他琢磨着自己开家这样的店。
租好了门面,挂上“金三角”装饰材料经营部的牌子,陈新超却不知道该从哪里进货,他不好意思问朋友,同行里的陌生人更不会告诉他进货渠道。做什么比较好?开始4个月里,陈新超做生意很奇特,顾客上门找他买材料,他要妻子先稳住客人,自己忙去别人的店里进货,进价和卖价是一个价。
时间一长,陈新超和周围的同行都混熟了,他的朴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渐渐被这个群体所接受,“零差价”做了几个月后,陈新超渐渐摸清了各种材料的进货渠道。
做什么比较好?苦心经营两年后,2000年,陈新超的装饰材料生意开始做大,从开始的一个门面到后来的两个门面,并以每年百万元销售量的绝对优势,取得了开泰、金牛和爱康三家名牌水管汉口地区的总代理权。此时在他的带领下,亲戚朋友等二十余人也都在顺道街做起了装饰生意。
竞争激烈了,陈新超又想新招。2003年,陈新超开始在网络上发布信息推销商品,以本地零售业为支柱,加大网上团购业务。本着多卖点,少赚点的薄利多销原则,陈新超在网上的团购生意做得越来越好,先后有福建等外地消费群来他的营销点购买产品。
从以前的小东门、顺道街和汉西三大装饰材料市场,到如今多如牛毛的竞争对手,陈新超又把眼光瞄准了房产行业,目前他已和朋友合资成立了“鹏飞”房产公司。
未来是什么样子,谁也说不清,但只要具备对家庭有责任心,对事业有上进心,对这个世界有好奇心这“三心”,“你就会真正的心想事成!”陈新超说。
创业是对人的毅力的考验,是区别于打工的另外一种生活。做什么比较好?在创业中你能体会到酸甜苦辣,可是不管你在创业中是失败还是成功,对你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正如陈新超说的,拥有“三心”你就会达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做什么比较好?炸臭豆腐炸出百万富翁
吴利忠每次路过都要吃个够。就这么一口锅子,一个煤炉,整个上虞卖臭豆腐的为什么就属这摊最火,有时一天净赚100块。“现在还是小打小闹,这门技术一旦经营起来……”吴利忠眼睛一眨,决定拜师学艺。
做什么比较好?吴利忠跑到沈天智的臭豆腐摊不下几十次,软磨硬泡,都被沈天智一句"这技术要带到棺材里去的"给顶了回来。托遍了亲朋好友找关系说情,倔老头也都拒之门外。吴利忠近乎绝望了,但眼睛一眨,又生出了主意。第二天,吴利忠把沈天智的老伴悄悄叫到了一边,嘴上像抹了蜂蜜般甜:"师母,您就让师傅收了我作徒弟吧,你们两老再做个一年最多也就赚个两三万,还不如我给您3万元的学费,让我看你们干一个月的活,接下去的11个月您就休息吧。"这一番分析把老太太的心思给说活了,倔老头再倔也倔不过老伴,只能默认了吴利忠这个徒弟。吴利忠就这样攻关成功了。
全国第一家臭豆腐专卖店
拜师学艺的那一个多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吴利忠的家离师傅家有20多里路,师傅一般都是早上三点起来做豆腐,吴利忠只能凌晨两点起来赶去学。做什么比较好?出山之后,吴利忠也学着师傅,一个炉子,一口锅子,在小巷里摆了小摊炸起了臭豆腐。练习阶段,他其实已经动起了另外一个脑筋。
做什么比较好?2002年4月,一个名为"六十年老磨坊"的臭豆腐专卖店在上虞市区开张了,几乎轰动了整个上虞,这也是中国第一家臭豆腐专卖店。"5块钱八小块的臭豆腐是贵了点,但别人都是小摊子,开个专卖店老百姓才觉得新鲜、干净,肯定有人觉得值。"开业第一天,顾客排着长队,队伍总不见少。一是生意确实好,二是吴利忠太紧张了,焦炭炉子连点了四次都没点着。没想到歪打正着,臭豆腐出炉慢了,队伍总不见短,路过的人见那么长队,都道肯定是个好东西,于是队伍在街上七歪八扭地延长了好几十米。
“六十年老磨坊”臭豆腐专卖店一炮走红
处处有心机
吴利忠这一路走来看似顺理成章,实则处处有心机。做什么比较好?单说店名,一来显示了吴利忠的孝心,为了纪念80岁老师傅六十载的臭豆腐生涯;二来也显示了他的臭豆腐历史悠久,经久不衰。
有了专卖店,除了堂吃,吴利忠还提供包装外带,他为臭豆腐量身定做了一个包装盒——画上几桌古人尝着臭豆腐抿着绍兴酒,让人很是拿得出手。这似乎也是关于臭豆腐的第一个包装。
争得三味臭豆腐经营权
上虞“六十年老磨坊”的红火延续至今,可吴利忠还是认之为小试牛刀,他不满足于每天几百元的收入。
他一直等待着下一个机会来临。做什么比较好?2003年10月,为了让八方游客都能尝到最正宗的绍兴传统"臭豆腐",绍兴"鲁迅故里"面向全社会展开了"谁能做绍兴最香的臭豆腐"征集活动,最后的赢家将获得绍兴第一名小吃"三味臭豆腐"的经营权。刹那间,各地上百名"臭豆腐"制作高手云集一地。吴利忠觉得走出上虞打入绍兴的机会来了,毅然揭下英雄帖。这次比赛不仅要考炸臭豆腐的技艺,还要求进入前五名的选手提交一份今后对于臭豆腐店的经营思路。
吴利忠的计划书令人大开眼界,他说他要把臭豆腐店以连锁专卖的形式加以发展,有统一的店内装潢设计,统一的包装盒设计等等,计划书厚厚一叠。
经过一个多月的激烈角逐,吴利忠以绝对优势成为三味臭豆腐店掌门人,这次"比武大赛"使他名声大噪。做什么比较好?从开业第一天起,三味臭豆腐店就"火"了。吴利忠趁热打铁,没过多久,在绍兴的古玩市场和鲁镇两家以"吴字坊"为名的臭豆腐店开张了。
"旺季的时候,队伍都排到鲁迅特色街上好几十米,把路上的交通都堵塞了,11口锅子20多个店员忙都忙不过来。"吴利忠透露说,生意好的时候每天营业额都在两万元以上。连锁店在全国遍地开花臭豆腐接下来的发展完全按照吴利忠的想法,走全国连锁的道路。
做什么比较好?2011年,吴利忠向当地工商申请注册了臭豆腐这行首个商标——吴字坊,并将炸臭豆腐的技术也申请了全国专利。然后,在连锁推广上,吴利忠选择了一种较为省心的经营方式——地区代理。"我只管住地区代理,不同地区一次性交付不同的加盟费,每年再上缴一定的管理费。而一个地区开多少个连锁店我不管,这些都由地区代理负责,这样我就少了许多麻烦事儿。
至今,吴利忠在全国已有60个地区代理,开了200多家连锁店。吴利忠称自己仅仅加盟费、管理费和其他一些外围收入,2012年就可坐收百万元。做什么比较好?卖臭豆腐的利润确实不错,二三毛钱的臭豆腐可以卖到五块钱,吴字坊开一家赚一家。
难道吴利忠就不怕其他地方就做不出吴字坊的味的人偷了他的技术,另立大旗。做什么比较好?吴利忠说不怕,因为有些配方只有他有,他每月配给连锁店,也每月都有质量抽查,没了这个配方,就做不出吴字坊的味。但吴利忠也备了一着,如有连锁店脱离吴字坊,另开新店,吴利忠对付他的预案是:在那家店的附近开一家吴字坊,打败他。但吴利忠也备了一着,如有连锁店脱离吴字坊,另开新店,吴利忠对付他的预案是:在那家店的附近开一家吴字坊,打败他。
做臭豆腐前“钱”途坎坷
店老板叫吴利忠。黑黝黝的脸上一对单眼皮的小眼睛很是机灵,似乎一眨巴就能冒出个鬼点子,一根金灿灿的粗链子在T恤领里若隐若现。做什么比较好?吴利忠的臭豆腐,确实和别人的不一样,它表皮金黄,但敷有一层密密的细孔,似乎是裹过一层鸡蛋才炸出来的。
咬一口,外酥内嫩、清咸带鲜,非臭反香,难怪当地人说"尝过吴字坊臭豆腐,三日不知肉滋味"。吴利忠做臭豆腐不过3年,21岁时他在一所职校代教,此后到一家事业单位坐过办公室,还下海办过公司,也有过被人骗走30万元的经历。他说自己也想不到,闯荡了7年,最后还是家乡的臭豆腐赚了钱。他目前炸臭豆腐一年能赚百余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