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盛2013艺术品秋拍于12月21日晚圆满收槌,总成交额过亿元。其中中国书画三个专场总成交额4300余万,成交率近80%。当代艺术油画雕塑三个专场总成交额4200余万。瓷器工艺品部三个专场总成交额1800余万。其中“胜上春台——宫廷精品器物专场”共24个标的,成交13件,流标11件,成交率54.17%,总计成交金额5,002,500元。本场拍品精选明清宫廷瓷器,品类包括颜色釉、彩瓷、青花、釉里红各种。
宫廷精品器物专场于下午开始,前三分之一的瓷器精品均顺利成交,多为精致器物与文房摆件。本场封面拍品“清雍正 仿钧釉龙柄凤首壶”于第十二件出场,其釉色蓝中洒红,是雍正仿钧新紫釉的别致作品,经由三四买家竞价,以78余万元成交。本场封底拍品Lot 821“清乾隆 松石绿地粉彩缠枝花卉纹佛塔”,为乾隆御窑烧造的藏传佛教法器,是宫内及赏赐蒙、藏庙宇的供物,最终以80万元的高价落锤,于本场次中独占鳌头。
“嘤鸣和秋——瓷器工艺品专场”共157个标的,成交92件,流标65件,成交率58.6%,总计成交金额8,037,350元。本场拍品,瓷器包括明清官窑、宋元老窑等;杂项包括玉器、金铜佛像、铜炉、紫砂、竹木文房等。
瓷器工艺品专场接续宫廷瓷器精品专场开拍,拍场人数不少,整体表现良好。玉石类是本场的最大亮点,总计45件标的,流拍仅4件,单类成交率高达91%,成交额253万余元,其中Lot 906“清 痕都斯坦玉嵌宝盖盒”荣膺本场桂冠,能以48.3万元收获这件西番作精品,藏家可谓慧眼独到。Lot 909“清 白玉雕罗汉洗象摆件”,玉质洁白雕工细腻,洗象主题以示喜新、万象如意,为喜者以34.5万元收入囊中。金铜类拍品囊括铜炉与佛像两大类,亦有铜杂数件,拍场表现平稳,Lot 948“清康熙 御製铜鎏金交龙钮云龙纹倍无射编钟”为本次封面拍品,以32.2万元成交。佛像类总计成交90余万元。其余瓷器、竹木类则表现平平。
“清韵羽格——现当代瓷艺专场”共143个标的,成交率33.57%,总计成交额5,066,325元,表现平稳。
从民国名家之作到“计划经济”年代所创作、被誉为“红色官窑”的景德镇上世纪50、60、70年代精品瓷板块,以至当代艺术陶瓷领域大师精品,可谓品类齐全而不乏内蕴。开场伊始,名家茶壶与小件作品成交较为活跃。进入民国瓷板块,Lot634民国 粉彩山水纹册页瓷板一组(四件)由现场一位先生竞得,此组册页瓷板画面取景四季风光,布局明朗,用笔俊秀,设色清丽,集天然意境,别具一格,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民国瓷画雅器的定制与收藏风潮。
秋拍当下,器物类古代艺术品市场并未完全回暖,为此买家出手自然有所顾虑,然而,专场于此般大环境下还能取得如此成交率,亦是不俗。从此拍卖结果中不难看出买家审美趣味的日益提高,以及古代瓷器美学价值逐步在买家心中确立并达成某种共识的趋向,这对于古代工艺品历经沉浮之后的健康转向极为重要。当代瓷艺专场在成交额上表现较为平稳,虽然成交率较上一场稍有回落,然而这对今后市场偏好的把握将更为精准。
在市场调整阶段,古代器物类艺术品多集中于物美价廉的小品,以及一些珍稀罕见的品种,藏家买家表现的较为理智,亦精打细算。反映出其一,仔细考虑市场状况,在经济上表现为出价保守;其二,拍品的性价比成为其成交与否的决定因素,此即意味买家对于拍品自身实有价值的显著需求。这是古代器物类艺术品市场经由泡沫浮华而走向低迷之后买家心态的重要转变,这非但意味着买家之于拍品判断能力的逐步成长,亦意味着拍品的金钱价值与其本身由质料、文化、历史、审美等多重因素共同决定的本真价值正趋平衡,换言之,古代艺术品市场正在经历的一场转变将把买卖双方都带向一个更为踏实的境地:之于买家而言,所拍之物,必物有所值;之于卖家而言,则凡有好物,必然可出--这无疑也恰是一个健康艺术品市场的基本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