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作为中药材,其药用种有大刀螂、小刀螂、巨斧螳螂三种,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其成虫和卵鞘均可药用,中药材名为“螳螂”和“桑螵蛸”。螳螂有滋补强身、健肾益精、止搐定惊的功效,主治体虚无力、阳痿遗精、小儿惊风、遗尿、痔疮及神经衰弱等症。桑螵蛸有补肾壮阳、固精缩尿的功效,主治遗尿、遗精、便频、肾虚腰痛、神经衰弱等症。
一、螳螂的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
大刀螂体形较大,呈黄褐色或绿色,长约7厘米。头部三角形。前胸背板、肩部较发达。后部至前肢基部稍宽。前胸细长,侧缘有细齿排列。中纵沟两旁有细小的疣状突起,其后方有细齿,但不甚清晰、前翅革质,前缘带绿色,末端有较明显的褐色翅脉;后翅比前翅稍长,向后略微伸出,有深浅不等的黑褐色斑点散布其间。雌性腹部特别膨大。足3对,细长。前胸足粗大,为镰刀状,基部外缘有短棘16个以上,腿节下外缘有短棘4个,以第2个最大。
小刀螂体形大小中等,长4.8—6.5厘米,色灰褐至暗褐,有黑褐色不规则的刻点散布其间,头部稍大,呈三角形。前胸背细长,侧缘细齿排列明显。前翅革质,末端钝圆,带黄褐色或红褐色,有污黄斑点;后翅翅脉为暗褐色。前胸足足腿节内侧基部及胫节内侧中部各有一大形黑色斑纹。
巨斧螳螂体长5—7厘米,色绿至紫褐。头三角形。前胸背板宽大呈长菱形;中、后胸背板等长,中央部各具纵隆线。前翅淡绿色或稍呈褐色;后翅与前翅长短相同,呈宽大扇形。雌虫腹部粗壮,分节呈明显黄褐色,末端尾须细小;雄虫等九腹板两侧及尾端有黑色小齿,并有短而尖的腹刺l对。前足腿节粗壮,略短于前胸背板,内侧有较长的黑褐色小刺,中、后足的腿节上也各具有小刺。
(二)螳螂的生活习性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摆地摊微信公共号:微信加: ditanku 广告录音下载录音试听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