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经]创业惨败挖下两个大坑之后(20160112) 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创业惨败挖下两个大坑之后(2016.1.12)
2009年,他大学毕业到农村创业,说要干一番大事,却接连惨败,还挖下两个大坑。2012年,背负170万元债务,他要东山再起。他把草莓卖到80元1公斤,梨一个就卖到18元,还非常抢手。3年后,他的企业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他到底有什么创业高招?
虽然是一个大雾的天气,但是一大早,就有游客从洛阳市区来到伊川县的这个园子,刚进门游客就被舞狮子的表演吸引了,有的人还跟着扭了起来。
记者:“我看你舞得挺专业,你再给我来两个动作,我看你学会没有?怎么舞的?”
员工:“掌声送给他好吗?”
游客:“你是猴子派来的救兵吗?”
舞狮子是刚进园区活跃气氛的,真正把游客吸引到这里的,其实是大棚里种的一样东西,他就是园区的主人--吴迪。
游客:“给我一个,可甜,给我一个,好吃。”
吴迪园区的第一批草莓才刚成熟,还没有进入盛果期,得到消息的老顾客就迫不及待来尝鲜了。当地其它园子草莓的价格在每公斤三四十元,而吴迪的草莓一公斤能卖到80元,还非常抢手。去年有的顾客没吃过瘾,今年草莓刚红就来品尝了。
记者:“往年来过吗?”
游客:“来过来过。”
记者:“我看今年不是刚下来吗?是不是一直惦记着这个?”
游客:“是是是,它这个味道确实不错,吃完这个之后,只会想他家的草莓了。”
记者:“你能吃多少?这样。”
游客:“敞开肚皮吃吗?”
记者:“对。”
游客:“那这一片我承包了。”
这些草莓看起来并没有特别之处,为什么吴迪能卖得这么红火呢?吴迪告诉记者,不光是草莓,他园区其它的水果也都很畅销,西瓜一公斤20元,梨一个就能卖到18元,这让记者非常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梨,能卖出这样的价格呢?
吴迪:“来,我们看一下梨树。”
记者:“这个梨采摘的旺季是什么时候?”
吴迪:“梨的旺季是在10月中旬的时候,就在中秋节左右的时间,它就已经开始采收了,并且装箱开始销售了。”
梨没找到,只见到了梨树,这些梨树只有2米高,枝条也很细,结出的梨到底长什么样,为什么能卖到18元钱一个呢?看到记者疑惑,吴迪决定带记者到仓库去看看,仓库留了一小部分梨,是专门要存到春节销售的。
记者:“这个就是咱们18元一个的梨吗?”
吴迪:“对,没错,就是这个梨了。”
记者:“从这个外观上来看,好像没有什么特殊之处?”
吴迪:“没错,这个梨我们看起来,也就跟平常的梨长得都很像。”
一个梨18元,把普通水果卖出不普通的价格,当地人都说,吴迪有一双点土成金的手,他种啥啥就值钱,经常会有同行来到吴迪的园区向他取经,想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多家媒体也对吴迪做过报道。
《农村工作通讯》主任记者卢新松:“那水果怎样卖出去,为什么他的能卖出那么高的价钱,在市场上还是供不应求,为什么别的企业不可以,这就是我要采访他的真实意图。”
洛阳市某果蔬种植企业总经理郭国宁:“非常不简单,价位包括他的产品,在洛阳市还是数一数二的,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别人羡慕吴迪,说他是个创业奇才,但是在采访中吴迪却告诉记者,大家这样说是不了解他的故事,其实2009年创业后他接连失败,到2012年还欠着170万元的债务,最艰难的时候他感觉无路可走,还曾经在这块地上,挖了两个5米深的大坑,并且说出了这样一句狠话。
吴迪:“也想挖个坑把自己埋进去。”
现在能笑谈两个大坑,但当年的艰辛是个什么滋味,只有吴迪自己知道。3年时间,从欠债170万元华丽转身,如今企业一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吴迪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里是古都洛阳,吴迪就在这座城市里长大。
吴迪:“爸妈,这是中央电视台农业节目的张记者。”
记者:“您好,叔叔阿姨您好。”
吴迪的父亲吴育谦:“你好。让你们看看我们家的相册。”
记者:“好。”
父母都是公务员,吴迪是家里的独生子,他的成长一帆风顺。2005年,吴迪考上了空军指挥学院的地方生,学习的是计算机专业。2009年大学毕业时,他根本没去找工作,一门心思想着要自己创业。
吴迪:“成功的人都已经站到了人生的巅峰,觉得他们很辉煌,也很耀眼,我在想那我有没有一天可以成为这样的人。做一个老板,管着一些员工,天天想上班就上班,想不上班就不上班,多带劲。”
初出校门的吴迪心气很高,想成为优秀的企业家,当时在他看来,创业不是个难事,家里人对他的选择也非常支持。吴迪开始四处寻找创业项目,2009年6月,吴迪在洛阳市孟津县吃到了一种西瓜,这一吃让他吃出了创业的灵感。
吴迪:“吃了一口下去,太甜了,而且从头吃到底是一个甜度,现在我们看到这个西瓜的瓜皮,在这么厚10毫米,而我们那个西瓜只有3毫米,大家都在抢这个西瓜,那种不就行了,农业又不难,就是种个西瓜,我觉得很轻松。”
找到了好西瓜品种,吴迪觉得,只要洒上种子就坐等收钱了,这项目省事又赚钱,太好了。吴迪把种西瓜的想法,告诉了最好的朋友张扬,张扬当时在北京一家公司工作,听吴迪一鼓动,就立马辞职回来了。
张扬:“给我打电话,说要不咱回来,干点大事,一年怎么不挣个一两百万元,我们想那样,然后我们俩就数钱。”
吴迪:“当时非常非常有信心,绝对没得说,中国第一,这是当时我们的想法,就带着这种野心,然后就杀到这里来了。”
两个小伙伴做梦也想不到,迎接他们的却是接连惨败,惨到让他们痛哭流涕,甚至差点兄弟反目。
2009年12月,吴迪拿着上大学时打工存的10万元,来到伊川县江左镇石张庄村,在这里租下了5个温室大棚,请当地村民给他种西瓜。2010年6月,西瓜倒是结出来了,可切开了一看,他和张扬都懵了。
张扬:“一切开一个,白的。”
记者:“白的?不熟?”
张扬:“对,就是白色的,再切两个,还是白的。”
吴迪:“瞬间没东西了,(脑子)一片空白,这么简单一个东西怎么能种成这样呢,整得血本无归,什么也没得到。”
因为聘请的农民技术不过关,10万元最终换回了5棚生西瓜,怕别人知道笑话,吴迪和张扬悄悄挖了个大坑,把西瓜都埋掉了。他们俩不死心,又从孟津县聘请了一位西瓜技术员孙小峰,2011年,吴迪从家人和朋友那里借了80万元,承包了40个大棚,全种上了西瓜。这一年西瓜倒是种熟了,可吴迪却更发愁了。
吴迪:“当时40个棚的西瓜,将近有1万箱左右,这1万箱的西瓜,在同一时间全部成熟的时候,我们就傻眼了,西瓜怎么卖?卖给谁?”
记者:“原来没想过怎么卖吗?”
吴迪:“没想过,我觉得在孟津那边卖那么好。”
以为种出好西瓜就会有人上门抢购,看到没人来园区才慌了神,临时去找客户,1万箱西瓜只卖出1000多箱,7天后剩下的西瓜都烂掉了,吴迪只好让工人挖了一个更大的坑,把烂西瓜偷偷埋了。
吴迪:“家丑真的不可外扬,这一次我们三个想挖个坑,把我们三个都埋了,见所有人都跟人说,这次我们一定要干一个大事,大事大到最后,是坑很大。”
接连2年失败,吴迪欠下了90万元的债务,更让他伤心的是,好朋友张扬非常埋怨他,说要散伙回北京去,两个人大吵了一架。
张扬:“当初把我忽悠给回来了,但是现在是这样一个烂摊子,他拍着桌子在那里哭,然后我那会就是,坐在地上没声,掉眼泪。”
吴迪:“所以我当时觉得很受伤,我们发小20多年的友情,难道比不了这两次小小的失败,给我们带来的这种信任吗?我可能会去骗你张扬吗?我该流的泪也流了,我就先拍桌子走了。”
事业惨败,朋友也差点反目,吴迪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坎,接下来该怎么办他也很迷茫。没有创业经验又负债在身的他,后来又是如何扭转命运,成长为别人眼中的创业奇才呢?
连续两年失败,让吴迪很受打击,他静下心来反思失败的原因,也看了很多与商业有关的书籍,有本书里说了一句话,这句话让吴迪豁然开悟。
吴迪:“白圭其有所试矣,能试有所长,非苟而已也。这是所有的人天下人对白圭的一个鉴定,和(对)他的评价,那最后就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非苟而已的态度,认真到极致去做这件事情,一定会成功,我一定会做到我能做到的极致。”
[1][2]下一页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摆地摊微信公共号:微信加: ditanku 广告录音下载录音试听制作
创业经验,创业项目,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摊库 添加方式: 1、扫描左侧二维码 2、添加朋友,搜微信号:ditanku 3、搜公众号,搜微信号:地摊库 联系QQ:1055335110 投稿信箱:1055335110@qq.com
更多资讯
新闻视频
辽公网安备 21021702000169号
地摊网广告业务合作请联系QQ:1055335110 & 236439038 QQ群地摊好货源交流群 345488178 | 网站制作:QQ105533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