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流行网上卖菜,过一段大多经营困难。这个人敢想敢干,瞄准卖菜网的“死穴”扬长避短,顶着一片的质疑声到网上卖鱼。身边人都觉得他疯了,但他却成竹在胸。
不久前,网上卖菜的知名企业——优菜网倒了。但我一点也不怀疑生鲜在电子商务中的巨大潜力。即便身边的朋友都觉得我疯了。
2012年初,我开始在网上卖鱼。我不做自己的网络平台,只附属在本地热门的网络社区和网聊圈子内,通过他们的流量来宣传并吸引到顾客。庆幸的是,我活下来了,收益也还不错。这可能和我只是一个微小的公司有关,运营成本低廉,执行起来容易。但一些经验也许能给那些正想在网上卖生鲜的朋友一点启发。
做生意首要的是产品,这是赚钱必须的工具,产品的关键就是定位。研究了卖菜网的经营问题后,我对产品的定位是:绝不做价格低廉的日常产品,只做中端。不做大众蔬菜和肉类,只做鱼类为主的冻品海鲜。为什么要这样?
电商做生鲜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农贸菜市场。如果你也在网上卖菜,和农贸菜市场比,肯定处于劣势,这是卖菜网经营苦难的“死穴”之一。其一,传统买菜的群体集中在中老年人,大多数没有在网上买菜的习惯;其二,看似网上卖菜能比实体摊位每年省几万、十几万的摊位费,但是残酷的事实是:相对几乎零库存的实体小商贩,网上卖菜的仓储成本、人工成本和配送成本要大幅提高。
以优菜网为代表的卖菜网主要就是死在这里。观察一下他们的产品结构,中高端产品几乎为零,大部分都是常见的农副产品,直接面对农贸菜市场的冲击。你想改变传统大妈的采购习惯,就如同你想一下子让牛改掉吃草去吃肉一样不现实。
而我的创业项目定位以海鱼为代表的中端产品,目的就是与农贸菜市场形成差异。避开“大爷大妈”这些以寻求廉价产品为主要目的,同时又没有上网习惯的客户群。去开拓年轻化的客户。
也许有人会问,这样的产品定位会跟超市冲突。确实,超市是我的主要竞争对手,但和超市比,我也有优势。进货周期短、产品新鲜(这里指的是统货的周期,即大批量进货的周期),价格要便宜近40%(不要觉得超市很便宜,至于我的进货渠道不便细说)。
鱼类海鲜主要分活鲜、冰鲜和冻品。我为什么定位在冻品?活鲜对储存要求最高,一条活鱼和死鱼价格差能在50%左右,不适合小本创业者(创业网 www.82203.com/)。冰鲜的损耗也是比较大的。有超市说生鲜损耗率只有5%,反正我不信。而经过粗加工的冻品是最容易保存的,损耗最小,保质期可达一年半到二年左右。
最终,我经过对西餐厅、中高档中餐厅、日式料理的一些冻品海鱼原料进行筛选,确定了经营品种。避开了农贸菜市场,产品的档次也利于实现高利润。销售上,采用小批量零售,最低的标准是五斤装,绝不一斤、二斤零售,当然价格是很诱人的,量容易上去。
鱼不同于汽车、房子,这个市场对价格是十分敏感的。这就要求必须在价格定位中考虑价格与利润的关系,也就是对于经营者的性价比。同样一斤白菜,一条三文鱼,你只要比线下价格高出5元以上,就不会有顾客感兴趣,你只能比市场价格低。而一斤白菜的利润和一条三文鱼的利润比起来,我不用说,你懂的。所以我宁愿选低价的鱼,也不选更低价的菜。
关于价格,优菜网丁总说过:“同样是西红柿,价格可能会相差2到5倍。市面上的蔬菜品质参差不齐,而优菜网进货都尽量选质量好的。比如黄瓜,有一块二的,一块五的,我们会选择一块五的。所以优菜网上的菜价会比菜市场里的稍贵,但如果同样的质量,肯定是优菜网更便宜。”对于此番讲话,我想说的是:他一定没自己卖过菜!
90%的大妈们绝对不可能去买高过市场价格的白菜,哪怕你的白菜是绿色有机超级无敌牛的大白菜。大妈们很现实,谁家价格低,质量可以,就买谁的。
既然产品定位在农副产品,那么一丝一毫的价格波动都会明显影响销售。如果真的按照丁总的思路,那么只能做质量勉强过关,但价格大大比市场便宜的农副产品,以跑量、低毛利来抢占大份额市场。但对一个创业小公司来说,在没有市场经验和市场知名度的情况下,刚上手就想要以抢占市场为目的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没有足够的毛利率,你很难生存。
[1][2]下一页
加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创业信息:ditanku
网上卖鱼,比网上卖菜更有前景的创业新项目
网址: https://www.8220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