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商品网节能环保网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以“内容”为王的传统互联网大佬们纷纷染指智能手机市场,欲争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打造属于自己的“平台”。
由此联想到固废行业,是否也具有平台潜力?如何打造平台型企业?
依然套用互联网流行词“入口”和“内容”来解释,固废平台的“入口”即清运环节,“内容”即末端处理环节。
目前,中国清运环节和处理环节是割裂的。在清运环节,行政垄断日益严重,而处理环节的市场化则逐渐放开,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也集中在处理环节。因此,固废平台目前呈现的状态是“内容”在逐渐放开,而“入口”仍由政府把控。
在处理环节涉及到的垃圾发电、餐厨处理、危废处理等都可以归为“内容”范畴。因此,目前,大多数企业仍只是“内容”的提供商,均受到“内容”所处的行业景气周期影响。而“内容”属性的不同,又决定了这些“内容”提供商所处行业周期的长短。
对于目前比较热门的静脉产业园概念,其实也能从这一角度去理解:由于上述提到的“入口”和“内容”割裂的问题,所以企业在短期内仍无法涉足“入口”环节。因此,先对“内容”进行整合,即推出静脉产业园(但不限于),再根据“内容”所处的不同景气周期,分别进行整合。
垃圾发电集中度提升
标准和监管将是决定行业成长空间的两道门槛,更多资源倾向龙头企业
垃圾发电这把火,从2012年下半年一直延续到了2013年,而且目前行业仍在持续升温,项目也遍地开花,企业在融资扩张、资本运作方面的动作也层出不穷。目前,垃圾发电行业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发展周期,并且在这个周期内,行业空间会逐渐放大、市场集中度会显著提高,因此龙头企业也将显著受益,市值有希望持续提升。
“十二五”之前,垃圾发电行业发展较为缓慢,主要是受到政策、污染治理技术和群体事件频发这3点原因的制约。上述问题在进入“十二五”之后都逐步呈现出削弱的态势,行业发展已经进入了快车道。
最近虽然也出现了上海、武汉的垃圾发电引发公众反对的事件,但是可以看到,收到最多质疑的并不是行业整体,而是个别企业在管理规范方面的问题,而这些争论其实有助于优质企业后续抢占市场。
由于垃圾发电行业的成长需要依靠融资扩张,目前垃圾发电行业的融资需求呈现大幅度增强。
2013年下半年以来,天楹环保借壳*ST科健谋求登陆资本市场,绿色动力谋求H股IPO,瀚蓝环境并购创冠环保(中国),而其他如巴安水务、燃控科技、天富热电和永清环保等非固废处理企业也开始涉足固废领域。
根据统计,截至2013年三季度末,全国已经建成投运159座垃圾焚烧厂,处理能力达到14.5万吨/日,建设趋向大型化,单厂规模达到912吨/日;而从“十二五”市场空间来看,到2015年底,预计投产和在建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将超过300座,日焚烧能力有望达到30万吨/日。
从2013年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看,市场集中度在行业本身的商业模式、监管趋严以及政府财政紧张的现实状况下继续快速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