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网站转载“十大危险玩具排名榜单”,记者搜索发现,这份榜单上列出的“危险玩具”包括玩具枪、溜溜球、氢气球、积木、玩具车、音乐玩具等,那么到底这些玩具具有什么样的危害?危害在哪里?家长们如何正确地为孩子选择玩具?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乌鲁木齐市质监院轻工所高级工程师雷新建。
乌鲁木齐市质监院轻工所高级工程师雷新建介绍说,玩具的危害大的方面分为设计上的和材质上的,另外玩具还存在噪音和病菌等问题。
应该说每款玩具的研制和设计都是分年龄段的,设计上的合格与否,是分情况界定的,但是无论针对多大的孩子,如果玩具的零件存在可拆卸性、边缘锐利、有长度可绕婴儿脖颈一圈的绳索,那么这款玩具就是不合格的,对孩子来说存在误吞零件、被划伤、因缠绕窒息等潜在危害。这类玩具包括玩具车、毛绒类玩具、木质玩具、金属玩具等。
此外,还要提防磁铁和电池。易松脱磁铁的玩具有较高危险性,如果孩子吞进去两个以上的磁铁,会导致肠道的致命损伤。还要小心提防孩子吞下发音图书、音乐贺卡和电子手表中的纽扣电池,如果停留在食道,会造成组织损伤。如果孩子吞食的电池还有电量,还会导致体内烧伤。
增塑剂:影响幼儿生理功能
增塑剂在儿童玩具中常被使用。据雷新建介绍,增塑剂有潜在慢性毒,其中,类雌激素效应、肝毒性、肾毒性,可能引起细胞代谢紊乱,造成心血管系统障碍,甚至致癌。对于长期接触含dehp塑料玩具的幼儿,可能会影响其生理功能和荷尔蒙分泌,造成男童女性化、女童性早熟等。
增塑剂含有甲酰胺,泡沫塑料拼图地垫是最常见的儿童玩具,散发着高浓度的甲酰胺气味。其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黏膜及皮肤吸收进入体内,损伤血液和神经系统。
重金属:潜伏在彩色背后的危害
鲜艳的颜色往往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因此,为了让玩具更具诱惑力,一些厂家在生产塑料玩具的过程中大量使用着色剂。
据雷新建介绍说,重金属主要存在于彩色玩具的油漆、涂料等材质中,一些使用再生塑料制成的玩具,也含有害重金属汞、镉、铅、铬等,例如色彩鲜艳的积木、注塑玩具、带图案的气球、图书画册,以及经漂染的毛绒玩具等都含有铅。
甲醛和偶氮染料在与人的皮肤接触后,可引发多种恶性疾病、吸收致癌。国家明文规定不许使用,但由于其价格低廉,固色稳定,所以一直无法杜绝不法商贩使用。
氢气球:手上的一颗定时炸弹
大街上、广场上、医院门口,随处可见商贩手中成把的五颜六色的氢气球,设计成各种形状和图案。网上有个关于氢气球杀伤力的模拟实验,被形象地比喻成牵在手中的定时炸弹。
对此,雷新建介绍说,氢气升力好,一般气球中都充有氢气,氢气的危害是遇明火闪爆,在封闭空间内爆炸威力更大。用纸箱做试验,如果纸箱的密闭性完好,里面两个氢气球爆炸产生的冲击力足以将纸箱炸烂。另外,吸烟、太阳暴晒等都有可能引起氢气球爆炸燃烧。
随着玩具花样的不断翻新,对宝宝危害的形式也在增加。噪音过大的玩具,就是其中一种。通常人的谈话声为30分贝至40分贝,高声说话为80分贝,大声喧哗或高音喇叭为90分贝。40分贝以下的声音对儿童无不良影响,如果噪音经常达到80分贝,儿童会产生头痛、头昏、耳鸣、情绪紧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像各类电动玩具,一部玩具电话竟然达到123分贝的噪音,长期下来对于儿童的听力具有很大的伤害。
另外,一些看似安全的玩具如使用不当也会对婴幼儿产生危害,比如经过挤压能吱吱叫的空气压缩玩具,在10厘米之内发出的声音可达78分贝至108分贝,相当于一台手扶拖拉机在耳边轰响。
现在孩子玩的绒毛玩具90%以上有中度或重度病菌污染,且极易沾染病菌。对此,专家特别强调,对于绒毛类玩具应经常消毒清洗,以免成为新的感染源,儿童尽量少玩这类玩具。
一些采用劣质的再生塑料制成的玩具,大都是由垃圾回收料,甚至是医用输液针管等废弃物品加工而成,再加上制作流程中环境卫生不合格,由此制成的玩具存在大量的有毒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