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区民生大厦的一间仓库里,孙昌华视若珍宝的玩具堆放在角落里的两个架子上。有hellokitty、小熊维尼、米菲兔、麦兜、海宝、电动小火车、小电子琴等等,按照毛绒、塑料、电子等不同材质分开放置。这些都是孙师傅和志愿者们刚刚从无锡的某个社区里回收来的旧玩具。一旁的柜子里,有小型蒸汽机、蒸汽枪、钳子、电焊铁等工具。在另一间办公室里,放着经过了清洗、消毒后的玩具,每个玩具都焕然一新,用透明袋子包装好,等待着被发放到新主人的手中。
■打工爸爸,为孩子“造梦”
“我们回收玩具采取‘2+1’模式,即在两个相对高档的社区,以回收玩具为主,再将收来的玩具发放到一个低档社区,比如城乡结合部的小区、安置房小区,发放对象以新市民和民工的孩子为主。”44岁的孙昌华是盐城人,自己也曾是来锡打工的农民工,周围有很多工友,民工的孩子在物质精神上和城里孩子的差距他深有体会,“那些孩子们渴望玩具的眼神我一直都忘不掉。”一方面是很多孩子的玩具多得玩不过来,只能白白扔掉,造成了巨大浪费,另一方面是一些孩子买不起玩具。为了给这二者一个交流联系的渠道,给弱势儿童圆一个童年的梦,也让闲置玩具实现有效利用和价值升级,他萌生了回收和发放旧玩具的想法。
■为公益,他辞职换车
2011年,孙师傅开始在无锡的社区里回收儿童玩具,和爱人一起,将这些玩具经过清洗、维修、消毒、包装后,再免费派发至其他社区的孩子手中。到了2013年,他向民政局正式登记了无锡“传承爱”公益服务中心,一门心思地扑在了回收玩具这门“事业”上,参与的爱心人士也逐渐增加,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的学生们作为志愿者分担了玩具回收、维修、消毒的部分工作。为了腾出白天的时间搞公益,孙师傅辞掉了工厂技术员的工作,找了一份早晚在旅游公司开大巴的零工维持生计,又把自己的小汽车卖了,买了一辆面包车,车上堆满做活动用的横幅和给孩子们做游戏用的充气城堡,满无锡地跑。他还准备再换辆更大的面包车,把志愿者们都拉上,省去他们的出行麻烦。
■微心愿,让孩子有尊严地受助
为了不给经济拮据的家长和孩子添加心理负担,维护受助者的尊严,细心的孙师傅颇花费了一番心思。“我们不会简单地捐赠玩具,而是采取互换、游戏互动的形式,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得到他们想要的玩具。”比如,在社区里组织旧玩具爱心义卖活动,让孩子们通过参与义卖,来获得收入或者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再比如,结合免费的玩具赠送,号召外来务工子弟们响应“成长计划”,家长以颁发成长奖状的方式鼓励自己的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集齐了一定数量成长奖状的孩子,孙师傅和志愿者们会帮助他们达成自己的“微心愿”。这个“微心愿”,可以是一个梦寐已久的玩具,也可以是回老家看望许久不见的爷爷奶奶。
现在,孙师傅发起的回收和发放玩具活动已经覆盖到无锡新区、滨湖区35个社区和一些中小学校中。在志愿者们常去的万科等社区,家长、小孩都和他们混熟了,主动送来一箱又一箱的玩具,有二三十岁的成年人捐出了伴随自己成长的儿时玩具,还有人特意买来新的玩具、文具赠送给他们。在硕放街道振发社区等安置房小区,有的孩子在得到玩具时,如获珍宝一般小心翼翼地用手捧着,还有的哭着拉着志愿者的手,叮嘱他们“再来一百次、一千次”。
“做公益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得到回报的,而是像播下一粒种子一样,需要小心地呵护。”尽管周围有人嘲讽他在做“亏钱的买卖”,也有人质疑他的动机,认定了就不回头的孙师傅对公益事业热情不减,充满希望,他告诉记者,接下来,他要尝试开无锡第一家二手玩具店,争取早日实现公益组织的自我造血和市场化运作。□崔悦
档案
姓名:无锡“传承爱”公益服务中心
胚胎期:2011年9月
生日:2014年9月5日
发起人:孙昌华
帮派人数:社会爱心人士、大学老师、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的志愿者50余人
功能:回收发放旧玩具,让新市民子女、需要帮助的困难儿童有玩具、有玩伴,减少孩子的孤独感和失落感。
混迹:无锡30多个社区、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