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谷,这家拥有12年发展历史、传承了丽江束河皮匠文化的皮具店,称它为行业最牛,并不为过。
2004年,柯达在传统冲印业全线溃退,红谷迅速出击,在全国接手200多家柯达门店,成为全国社区商业圈一方诸侯。
2012年,体育用品商疯狂扩张后不堪库存巨压,爆发闭店大潮。红谷再次出手,将李宁、361、安踏、特步等300多家体育用品店收入囊中,一举奠定步行街渠道的行业王者地位,年销售突破十亿元大关。
面对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汹涌浪潮,红谷竟称“并未受到太大冲击”。强势增长下,这家皮具店究竟有着怎样的秘诀?
不怕互联网冲击
互联网的热浪从去年延续至今。商业思想必谈“互联网思维”,商业模式必言“O2O模式”。而红谷似乎只是个看客,看着圈子里互联网冲击下的熙熙攘攘,却显得异常冷静:“互联网确实成就了一些神话,可更多转型失败的案例却被选择性忽略。”
低加倍率
在红谷副总裁周攀峰看来,同行业内,受到互联网冲击最猛烈的,是加倍率高的品牌。
什么是加倍率?
加倍率是售价与成本间的倍数关系。拿服饰而言,进入百货商场的服饰加倍率通常在10倍左右。就是说,在商场一件售价1000元的衣服,面料成本可能仅有100元。尽管有手工、房租、人工等成本,可其中的利润依然丰厚。
于是,当互联网电商来袭,房租、人工等成本通过网上店铺被大幅削减,加之没有中间分销商,同样一件衣服网店售价往往比商场低得多,这也就是互联网冲击的直接来源。
但红谷皮却有着行业最低的加倍率,而且将大部分的利润都让给了总代和加盟商。
低库存
除了低价倍率之外,低库存风险也是红谷在互联网冲击下,乃至经济不景气时依然保持高速发展的原因。而这个原因与行业的天然属性有着密切关联。
“国际知名的奢侈品品牌,比如LV、古驰、爱马仕,都是从皮具发家,然后开始多元化经营。”
红谷副总裁周攀峰认为这并不是偶然,而是和皮具行业的天然优势分不开的。
做皮具有两大天然优势:一是无尺码困扰,二是无换季烦恼。而这两大问题恰恰是服饰品库存高企的主要原因。
对于服饰行业而言,断码是经常遇到的难题,进货时尺码的选择需要极其丰富的店铺管理经验。但是对于皮具行业来说,却不存在这个困扰:箱包没有尺码之分,仅有的皮带无非是打孔、截短,操作上并不复杂。
比起尺码问题,换季往往让服饰行业更为头疼。
一家商场的服装店一月销售100万,其中有30%或许是原价销售额,30%八折销售,30%五折销售,剩下的是更低折扣的销售。
皮具没有换季之忧,红谷提倡“时尚不打折”,一年之内除了7月份的周年庆以及VIP会员打折之外,其余时间一概不打折。
因此,比起月销售100万的服装店,尽管红谷可能只做得到月销30万,但因为折扣相对稳定,算起来毛利率比服装要高。
除了天然优势外,低库存的秘密还在于独有的订货制度。
红谷项目地址:https://www.82203.com